林月开

 时间:2012-09-18 文字大小:T|T

    “天下皆贫我独富,我富也贫;天下皆富我亦富,此为真富。”这是粤北乳源瑶乡农民企业家林月开人生观的真实写照。林月开,一个普通的农民企业家,却受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国务院副总理、原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省领导欧广源、游宁丰、钟启权、李容根等中央、省、市领导的亲切接见,并得到了各级领导与广大群众的高度评价。2007年,林月开被评为“韶关市十佳道德模范”。

    林月开1949年生于乳源瑶族自治县乳城镇芬头村(现龙头新村),自幼家境贫寒,只上了三年学就被迫辍学谋生。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辍学后,林月开与母亲一道扛起了家庭的重担。可他人穷志不短,1973年,年仅24岁的林月开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当上芬头村的生产队长。1978年,改革开放的号角正式吹响,林月开毅然放下村里的事务,开始涉足商海,从事煤矿生意。经过近十年的努力拼搏,林月开成了生意场上颇有名气的大老板。胸怀大志的林月开于1994年建起了乳源第一个股份制民营企业——韶源水泥厂。然而,林月开并没有参与企业管理,仅仅挂个董事头衔。为了保证水泥厂的原煤供应,他投资300多万元在花坪同时开采了两条煤窑。在水泥厂投产后的五、六年间,由于生产经营不善,内部管理混乱,导致亏损多达2000多万元,使水泥厂濒临倒闭。关键时候,林月开挺身而出,在董事会上提出自己回厂当总经理的要求,全面接手主持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对水泥厂进行全面整改。林月开挽救了水泥厂,使水泥质量和产量实现了质的飞跃,产品获得国家质量认证。韶源水泥创出了自己的品牌,产品供不应求,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使水泥厂扭亏为盈,而他的公益事业也由此起步。

      深怀大爱 恩泽乡梓

    “致富思源,富而思进”,林月开致富不忘桑梓情。企业起死回生,林月开的事业成功了。龙头村的父老乡亲,因为几乎都有劳力在水泥厂务工,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人均收入逐年上升,成了乳源县的首富村。

    乡亲们的物质生活改善了,然而,村容村貌却还依旧,村民的居住条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善,村巷狭窄、人畜混居、污水横流,卫生条件极差,村民思想观念仍然守旧,生产、生活条件仍然十分落后。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林月开决定动员村民筹集资金兴建“龙头新村”。2002年,在林月开的大力倡导下,龙头村成立了新村筹建小组,宣布在三到五年内重新规划,把村里原来破旧的房子分期拆除,逐步兴建龙头新村。在资金筹集上,村集体给每户每人5000元的盖房补贴,其他不够的钱全部由林月开补齐。

    然而让林月开没想到的是,在他看来是挺好的事,却遭到了全村大多数人的反对。村民们听说林月开要拿自己赚的钱去给全村人盖房子,觉得林月开一定是在“犯傻”,要不就是有什么企图。盖别墅的说服动员过程尤其艰难,开了几次村民大会也没有结果。会议从韶源水泥厂的会议室搬到了龙头村的旧祠堂,又从旧祠堂搬回了水泥厂的会议室。就在水泥厂会议室召开的建房会上,全村50多户人家的代表全到齐了,会开了整整一个晚上,最激烈的时候,有的村民开始拍桌子摔板凳,争吵达到了白热化。当时矛盾的焦点是,要盖房子必须先拆除旧房子,许多村民一是担心拆了旧房子没地方住,二是担心旧房子拆了以后,新房子万一盖不起怎么办?龙头村的建房会议开到最后,全村50多户人家只有19户将信将疑地在盖房合同上签了字。

    为了搞好规划,建好房子,林月开先后到山东、新疆、云南、海南、广州、大连、苏州等十多个省、市进行实地考察,吸收先进经验,然后请市设计院统一设计,统一施工。2002年的农历端午节,龙头新村第一期建设工程在一片压力声中正式开工了。林月开一边搞新村建设,一边做其他村民的思想工作,先后又有17户在盖房合同上签了字。为了筹措建房资金,林月开卖掉了自己在东莞、韶关的多处房产,无偿地把自己的资金投到了新村建设中。按照自己的承诺,2003年底,第一批签字的19户及其他17户共36户村民全部搬进了每幢造价近20万元、403平方米的三层半高的别墅。

    2003年底,林月开又盖起了两排新房子,其他没有签字的村民也陆续住进了新房。2005年,全村人全部住上了小别墅。在新村建设中,林月开还出资修筑了村前的护村防洪河道、在村的两边及后山种下了2000多棵绿化苗木、建起了容量为85立方米的自来水塔、平整了村前近10000平方米的大广场。在龙头新村建设中,全部工程投入的经费近3000万元,而林月开私人出资已超过2000万元。今年,龙头新村荣获韶关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荣誉称号,成为韶关市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新亮点。

    李长春、张德江、周和平、欧广源、徐建华等国家、省、市领导先后前来龙头新村视察,对于林月开致富后造福乡亲的行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和高度的评价。“过去一个老队长,如今一个新老板,创造了一个新奇迹!”李容根副省长如是说。也有人这样评价林月开:他的善举是惊天动地的,因为在今天的中国,发家致富后做善事的人越来越多,但很多人行善是拿出财产的一部分,而他是倾其所有!

    倾情一生 热心公益

    林月开最大的快乐莫过于帮助别人、服务社会。早在1973年,他就曾从自家卖猪得来的96元钱中拿出60元来为村里建起了一座小桥。这些年来,他出资修建公路、桥梁和支持周边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投入的水泥及经费已超过几百万元。仅在2006年“7.15”抗洪救灾中,他捐赠给桂头枧永围村等重灾区的钱物总值就达几十万元。平时,周边有些困难群众有病没钱医治或孩子没钱上学,只要向林月开求助,他都有求必应,从不拒绝。今年以来,林月开的韶源水泥厂生意并不太景气,然而在5.12汶川大地震大救援中,林月开捧着一颗博爱之心,为灾区人民捐款1万元。到现在,他到底支助了多少困难群众,赞助了多少失学儿童,花了多少钱在公益事业上,连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20078月,林月开又开始实施他的“村民养老基金计划”。用他自己的钱为村里六十周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发放养老金200元,直至他们终老。目前,全村领取养老金的共有26人,按这样计算,林月开仅此项开支每月就得花费5200元,一年共计6万多元。林月开说:“其实早在两年前就有了为村里老人发放养老金的念头,因为利用了村里的资源,所以就一定要回馈社会,回馈村民。今后只要是村里年满六十岁的人,都可以领取。而且这个计划一定会长期有效的实施下去。”

    正如他自己所说的:“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他能够帮助周围的人,一个人对他人的帮助越大,他的人生价值就越大。一个人在实现了他的人生价值之后,就会觉得很满足,而这种满足感同时也会带给他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我是世界上最苦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是世界上最穷的人,也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勾勒蓝图 科学发展

    龙头新村全村住进了别墅式新楼房,过上了小康式的生活,然而这在林月开看来,仅仅是实现了自己的头一个“五年计划”。让乡亲们的精神生活也丰富起来、健康起来,让龙头新村踏上持续、健康、和谐的发展道路,才是林月开心中理想的目标。他打算用三个“五年计划”来实现自己的理想。

    为了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建立起现代化信息网络,他不惜花巨资把有线电视和网线从十多公里外拉到村里,让电话、有线电视和宽带网信息进入龙头新村的每家每户。2007年春,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视察乳源基层文化建设情况后,乳源很快建设完成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而龙头新村也成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示范点之一。而今,龙头新村实现了现代信息网络化、网络信息科学化,文化活动中心的各种设施也逐步完善,为村民们的农业生产、文化生活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广阔的活动平台。

    目前,林月开致力于建设、完善两项惠民工程:一是继续建设、完善村中的文化活动中心,为村民提供文体活动的场所,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二是建设国学馆,让36岁的儿童接受学前礼仪、道德等传统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将来的发展打下扎实的文化基础。

    2008年,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同志来韶关考察时,对韶关的发展提出了“两个关键”(即更新观念,把培训和配置人力资源作为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关键和实施不均衡发展战略,把提高城市和产业的集聚度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林月开在心里慢慢琢磨着“两个关键”的意义,心中便萌发了一个大胆发展的念头:转变传统的龙头新村发展观念,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把龙头新村建设成为生态观光的休闲山庄。借助毗邻千年古刹云门寺的地缘优势,着力开发本村及周边的生态旅游资源,建立莲花山塘旅游开发区,打造一个集旅游观光、思想教育、健康食品与高档老年乐园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旅游景区,让游客们“支付大排档的消费,享受五星级待遇”。龙头村周围,青山环绕,水质优良,覆盖着林月开早在20年前承包种下的马尾松,村辖山林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林月开还打起了人工造山的主意,他准备在村边原有的背夫山另一脉,造出一座新背夫山,将两座山连成一片,这将为龙头新村创造良好的小气候,也将成为龙头新村未来生态旅游业绝佳的自然资源。林月开说:“接下来的10年,我希望搞生态旅游。”在谈到水泥厂未来的规划时,林月开则打算在实现旅游景区的顺利开发、经营后,把水泥厂员工安排到景区工作,将韶源水泥厂改建成龙头新村博物馆,让其成为龙头新村生态旅游的一部分。

更多
责任编辑:王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