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文明播报

正文

他们用温情化解冷漠——随救助劝导车关爱街头流浪人员见闻

 时间:2013-02-21 文字大小:T|T

  图为许志军(左一)与同事在救助站接收孕妇流浪者。

  题记:

  近段时间韶城气温骤降、寒风凛冽,那些流浪在韶城街头的异乡人怎么样了?有没有受冻受苦?日前,记者走进市救助站,跟随救助劝导车走上街头,与工作人员一起救助劝导依然还在繁华闹市乞讨或在街角躲避风寒的流浪者。

  一大早,救助劝导车便开始到市区大街小巷、火车站、立交桥底、涵洞等巡视,车上装满了寒衣、棉被、方便面,陪同记者一起体验采访的工作人员许志军开玩笑地跟记者说:“入冬以来我们每天都要增加巡街的次数,有些不愿到救助站接受救助的流浪人员和我们都成‘老相识’了。”

  当劝导车巡到火车东站曲江桥附近时,许志军和工作人员看到有两个流浪者蜷缩着身体哆哆嗦嗦,便马上下车嘘寒问暖。当时记者站在流浪者旁边仅半个身子的距离,他身上不时发出一阵阵难闻的臭味,像刚从煤堆里爬出来的人似的,脸上除了眼睛和嘴巴依稀可见外,基本看不到其他五官了。可许志军和同事早已习惯了,亲切地俯下身子问他们:“你是哪里人?需不需要到我们救助站或者帮你联系家人?”可他们似乎有些抗拒的情绪,一直不愿意透露自己的情况。许志军和同事们见状也不好再多问了,便急忙从车上拿出棉被和方便面给他们,然后告诉他们天气冷,要注意保暖,如果有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寻求救助站的帮助。可其中一个流浪者死活不肯接受帮助,还很凶地赶工作人员走,许志军和同事们很耐心地劝说了20多分钟才让这位流浪者接受了他们的御寒物资。

  随后,许志军又和同事们到别的地方巡街去了,由于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这些流浪者,而且又出了这么个“小插曲”,记者感觉心里有些“发毛”,怵怵地问许志军:“为什么这些流浪者会对你们的救助有这么抵触的心理呢?”“我们经常接触这类人群,也常常会碰到这种事情,有些流浪者宁愿自己到街上乞讨也不愿接受我们的帮助,但我们都是尽量很耐心劝导他们,大部分还是可以用爱心去感化他们的。”许志军淡定地说。当记者问起从事这行将近20个年头的许志军他一共救助了多少人时,他笑笑说:“太多了,根本数不清楚了,但其中有几次印象特别深刻,有一次是和同事护送一个全瘫痪的流浪者回他老家,除了在车上的时间,其他时间基本上都是背着那个人回去的;还有一次在清查行动中送一个精神有点失常的流浪者回家,由于他记忆不清晰,在他家附近兜了几个小时才把他送回去,他的家属当时还给酬谢金给我们,但都被我们婉言谢绝了。”而当面对一些人对许志军他们的工作不理解时,他都淡然地付之一笑,说:“我没觉得我的工作很卑微,做这么多年,我心里一直觉得我的工作是在做好事、积功德,我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

  巡视车回到救助站没多久,许志军又接到电话,称中午会有广州救助管理站市区分站送来一名始兴籍流浪精神病孕妇,需要帮忙协助送回其老家,许志军和同事们安排好相关事宜,便于下午把该名孕妇安全送回始兴……

  记者手记:

  在人们印象中,救助站就是收留那些流浪者。可您也许并不知道,救助站里的工作人员不仅要照顾那些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的被救助者,还要劝导那些习惯了流浪生活的人群回家。为了让流浪者能够早日回家,告别流浪,救助站工作人员每天都要做大量工作。

  在许志军和他的同事心中,常常都抱着“有爱心,就不怕烦;心贴心,服务就不难”的工作心态,尽量让每一个需要救助的人都得到社会的温暖。在救助站二楼的一间陈列室里,记者看到,上面挂满了老百姓送来的锦旗和感谢信,“热心为民、无私救助”“助人为乐、功德无量”“救子之恩、千恩万谢”“救危扶弱、真情为民”一字一句都写满了受过救助的老百姓家属内心最真挚的感恩。

  救助工作救助的不仅仅是一个个流浪者,更是温暖了他们内心深处最冰冷的地方,他们的工作虽然普通但绝不平凡,正是有了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关爱着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才让流浪者们感受到社会这个“大家庭”的大爱与温情。

更多
责任编辑:王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