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热点评论

正文

雷锋精神的新时代特色

来源:韶关文明网 时间:2013-03-25 文字大小:T|T

  阳春三月,春风浩荡。1963年3月5日,毛泽东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于是,一个手握钢枪、头戴棉帽的英俊小伙子——雷锋,走进了寻常百姓家,他的名字也传遍了共和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虽然他的生命只是短暂的22年,却屹立起一座永恒的丰碑。49年来,每年春天,全国各地都会掀起开展学习雷锋活动,不同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不同的含义,不同时代显示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曾记否,上世纪六十年代,“雷锋精神”体现在真善美上。在我们的脑海里,“雷锋”的名字与一切美好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在学校里,师生们传颂着雷锋为人民服务的故事,在学校的黑板报和大喇叭上,到处流行着学习雷锋的宣传内容。在农村的村头地尾,在工厂的车间里,雷锋成了千万人学习的榜样。那个时候,听毛主席的话,认认真真向雷锋学习,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成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行动指南。

  七十年代,雷锋精神体现在爱憎分明上。那时候,人们和“封资修”斗,和阶级敌人斗,斗争成了社会生活的主要内容。因此,学雷锋就是要“对同志就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敌人就要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

  到了八十年代,“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变化,爱憎分明的“特点”不知不觉被弱化,代之而来的是学习对待工作、对待时间的雷锋的“钉子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闪烁出不平凡的光芒。

  九十年代的“雷锋精神”体现在爱岗敬业上。我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高潮,学雷锋活动的重点转移到“在岗位上体现出奉献精神”,雷锋精神在社会上成为艰苦朴素、助人为乐的代名词,那时候,校园里的学生想法很简单,学雷锋做好事,就是要得到老师的表扬,共青团员走上街头传递“爱的奉献”,然而学雷锋已经由当初的真情实意走向了形式主义。

  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学雷锋似乎成了一种有名无实的举止,雷锋也成了被人嘲笑的对象,发生在佛山的“小悦悦事件”像鞭子一样抽打着人们的良知,伦理道德濒临底线,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仿佛被一些人视为经济社会的异端……

  今天,雷锋精神在三月的春风中再度吹拂,重塑社会信仰和重建道德体系成了国人的当务之急。传承雷锋精神,闪耀出人性的光辉,永远没有过时。学习雷锋精神就是传承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期待着雷锋精神重新点燃社会的良知和热血,让所有人都绽放出美丽的心灵之花。 (迅歌)

更多
责任编辑:袁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