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县市区之窗

正文

文明风来满城春“仁爱之城”共创享

来源: 时间:2023-04-05 文字大小:T|T

  仁化县2020年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荣誉背后蕴含着城市管理者对文明城市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蕴含着仁化市民对文明理念的坚守和传承。近年来,仁化县认真按照中央、省文明委部署要求,持续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成果,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仁化县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运用“仁”“爱”文化元素,全力打造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仁爱之城”,在道德建设、环境整治、管理秩序、品牌打造、体制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培育典型模范树立文明标杆

  “我主动收集整理长江镇红色史料,是对革命前辈有交代、对后人传承有交托。这既是信念的嘱托,也是使命的驱动。”仁化县长江镇退休职工肖生奎被韶关市评为2022年第二季度“韶关好人”,是因为他几十年的挖掘收集整理,为仁化本土红色资源的抢救挖掘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仁化县常态化开展“道德模范”“仁化好人”“最美人物”等系列先进典型选树活动,广泛宣传弘扬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和高尚品德,引导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公众人物“明大德、严公德、守私德”,培育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培育典型模范,为仁化人民树立起社会文明的标尺。截至目前,累计培育省、市、县“好人”155人,市、县道德模范55人,“仁化新乡贤”19人,最美系列人物109人,“新时代好少年”140名,带动群众树立崇尚典型意识。  

  为提升人民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仁化县深入开展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美丽家园”评选,着力打造翰墨书香校园、绿色校园、“仁”文化校园;开展“传家训、立家规、扬家风”等文明家庭创建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发动群众共建共享文明生活环境。目前,该县共有全国、省、市、县文明村镇137个,实现县级及以上文明镇全覆盖,109个行政村全部达到文明村创建标准,评选“星级文明户”3039个,共有省、市、县“文明家庭”125户、全国五好家庭1户。打造广东省家庭文明建设示范点2个、韶关市首批“家风家训实践基地”1个。  

  聚焦“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一根本任务,着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新时代好少年”学习宣传活动,评出省、市、县“新时代好少年”共140人,打造25所省、市文明校园、书香校园。  

  如今,崇仁博爱成为浸润仁化老百姓心田的正能量和催人奋进的道德标杆,群众由“要我文明”向“我要文明”转变,形成了村民自主建设的乡风文明。

  深耕文化品牌赋能城市活力

  仁化县把“仁化”之名与“仁”“爱”文化相结合,运用“仁”“爱”的文化元素,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立足本土历史、资源、文化等优势,打造“仁爱仁化”城市文化品牌,建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仁爱广场、“仁”文化公园、“仁”文化绿道、诚信公园等公共文化场所,打造了“公园绿地文体便民10分钟服务圈”,在不断增强“仁爱仁化”厚重感的同时,让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惠及广大民众。  

  在仁化县城南公园,可以远远看见黄、红、绿主色调的12个立方体,立方体上“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24个字与栩栩如生的漫画相结合,将原本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在市民面前,这是该县精心打造的“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仁化县选取了城南公园、滨江路河堤、桥南绿化小公园等3处人流车流量大的主要地段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公园(广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公民的群体意识和共同行动。  

  因地制宜地设立了一批“仁爱仁化”品牌大型户外宣传牌和景观小品,扮靓街头巷角,潜移默化提升市民文明意识,寓教于景。同时,为丰富“仁”“爱”文化内涵,仁化县着手深挖“红色文化”,以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为龙头,辐射带动城口红色小镇、石塘镇双峰寨、董塘镇安岗村、红山镇新白村等重点红色文化点位发展,擦亮“红色”文化品牌,把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明城市发展优势,使红色文化“火起来”“新起来”“活起来”。

  坚持惠民利民补齐民生短板

  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归根结底是为了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指数。近年来,仁化县以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统筹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双提升工程。仅去年,该县完成第三批5个乡镇美丽圩镇建设“139+”行动,实现美丽圩镇建设全覆盖;完成一批市政道路提质改造,实施县城、乡镇雨污分流工程,完成农村村内干路硬底化约66公里。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老百姓获得感的重要惠民工程,该县在完成高坪社区、教育局宿舍等5个小区的改造提升项目的基础上,去年又开展县城5个老旧小区175户改造。以高坪社区示范小区为例子,经过改造后,高坪社区无物业小区完善了街巷硬底化、雨污分流、美化绿化、配套完善基层医疗服务点、物业管理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同时,积极探索无物业小区封闭式管理新模式,以党建带群团建设、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机制、楼长制等为抓手,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动“网格化管理+党建服务”常态化、长效化,促进社区精细化治理,切实提升无物业小区管理服务水平。  

  去年以来,仁化县教育基础得到持续改善,完成仁化县实验学校综合楼建设,顺利推进石塘镇、红山镇、城口镇3所幼儿园建设,新城幼儿园顺利开园,扩容学前教育学位240个,投入校园公交44台,开设33条校园定制公交专线。医疗卫生基础设施进一步提升,完成仁化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及感染科防治楼,以及红山镇、石塘镇、周田镇3家卫生院主体工程建设。乡村更和美宜居,全县60%以上的行政村达到美丽宜居村标准。农村保洁覆盖面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如今,民生项目的遍地开花结果,极大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文明城市建设更有质感,群众更有获得感,城乡面貌大变样。

  优化设施配套丰富文化生活

  随着文明创建的不断深入,仁化县公共文化设施逐渐提档升级。仁化县图书馆新馆的启用就是其中一个例子。  

  近日,笔者探访位于丹霞街道梅花村的仁化县图书馆新馆,只见馆内设施先进、功能完备、阅读环境优雅,崭新的书架已摆放整齐,处处弥漫着书香四溢的文化氛围。据介绍,仁化县图书馆新馆于去年12月进入试运营,该馆按照国家二级图书馆标准建设,内设电子阅览室、陈列室、公共阅览室、儿童阅览室等丰富的功能区域,进一步满足市民多样化、品质化、个性化的文化需求。  

  聚焦“书香仁化”建设,该县扩大县级文化馆总分馆、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覆盖面,已建成文化馆总馆1个、分馆11个、服务点33个;图书馆总馆1个、分馆11个、服务点33个;建成风度书房6家,有效促进了县域公共文化资源向镇村两级延伸、共享。  

  整合农村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全面提升镇(街)综合文化站的服务能力,11个镇(街)综合文化站全部达到二级站标准。今年以来,启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工作,强化了综合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空间等文化功能室的日常开放和精细化管理。

  如今,仁化以县文化馆、县博物馆、县图书馆、镇(街)综合文化站等公共文化场所为载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阵地,持续深入推进仁化县精神文明创建九大行动之基层公共文化服务提升行动,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群众随时都能享受到精彩的“文化大餐”。  

  此外,仁化县以“我们的节日”、送戏下乡等活动为契机,经常性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传统节庆、道德模范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将文明基因注入城乡肌理,丰富基层文化,持续引导乡风文明向上向善,助力乡村治理。开展送戏下乡、农技科普、技能培训、法律咨询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在挖掘传统节日内涵的同时,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以文化人、以文润心。  

  创建未有期,风正扬帆远。文明城市创建永远在路上,仁化县将持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坚持不懈的韧劲,奋发进取的干劲,再接再厉,再写新篇,为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仁爱之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更多
责任编辑:罗 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