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文明曝光台

正文

爱心捐赠衣物是否被人利用?

来源:韶关日报 时间:2016-06-08 文字大小:T|T

  “最近小区外摆了一个旧衣物捐赠点,横幅上写着‘韶关市献爱心,捐赠旧衣、包、鞋公益活动’,没有桌椅,像摆地摊一样,工作人员是个穿着随便的大婶,感觉十分可疑,是不是利用大家的爱心在行骗?”近日有市民向记者反映。

  对此,监管部门提醒,市民献爱心应先甄别真假再进行捐赠,如遇到涉嫌打着慈善名义谋取私利的行为可向民政、公安机关报案。

  衣物捐赠点来历不明

  6月1日下午,记者去到龙珠华庭小区外,果然看到了那个如报料人所描述的那个“爱心捐赠”摊位,旁边坐着一位看上去50多岁的女性。小区内陆续有市民提着一袋袋衣物去捐赠,但该女子接收后并无向捐赠者开具任何收条。记者上前进行了解,该女子表示自己姓陆,是别人请她收旧衣物的。“我们是正规公益活动,之前在盈翠皇庭和香槟小城先后摆了一个多月,收了好几吨衣服。”但当记者询问其是否有活动批文和工作证,哪个单位组织的,衣服捐到哪里时,她却完全回答不上。

  6月2日19时许,记者开电动车再次路过龙珠华庭,看到该“爱心捐赠”摊位仍在原位,地上堆满了市民捐赠的衣物。19时45分,一辆车身印着“家电回收货运搬家”字样的电动三轮车停在摊位旁,下来一名50多岁的男子,与陆姓女子一同把衣物打包搬到车上后开车离去。记者一路跟随那堆满衣物的三轮车去到新津路华泰花园时发现,该小区外也有一个“爱心捐赠”摊位,旁边同样拉着“韶关市献爱心公益活动”的横幅,上面还印了个“136*****282”的联系电话。两人把摊位上的衣物搬到车上后,再次开车离开。20点40分,那满车的衣物被拉到了宝盖岭222号所处的一条昏暗小巷尽头一间破旧的两层民房。

  次日,记者拨通了横幅上的联系电话,电话中传来与陆姓女子的声音十分相似的女声。该女子表示自己是回收废旧家电的,旧衣服也收。当记者询问其废品回收店的位置时,该女子不耐烦地说:“我在忙,你要卖废品就收拾好了再打电话叫我上门收。”随即挂断了电话。

  至此,种种迹象仿佛都在说明,这个“爱心捐赠”摊位也许不像陆姓女子说的那样是正规公益活动。

  热心公益是否被利用?

  随后,记者先后去到位于新建路的盈翠皇庭和新华北路的香槟小城两个小区,与部分居民交谈后,确认了该“爱心捐赠旧衣物”摊位的确曾在这两个小区外摆过,而且吸引了不少市民参与捐赠。

  “华泰花园外也见过这个摊位,感觉像专门挑高档小区来摆摊。”在后续采访中,报料人张先生说。

  “衣服更新换代快,好多只穿了一两次就没再穿过,丢了太可惜,不如捐给有需要的人。”家住盈翠皇庭小区的明娣告诉记者,自己看到地摊横幅上写着是公益活动,完全没多想就拿了两大包衣服去捐。

  而香槟小城一位热衷参加公益活动的住户袁先生则表示不会相信这样的“爱心捐赠”。“这个所谓的‘捐赠旧衣物公益活动’,一看就觉得很山寨,工作人员今天是位大妈,明天又换成一位大叔,有时还看他们直接蹲坐在地上,问是哪个爱心协会办的活动也说不出,估计是个人行为。”袁先生分析,“最怕是有人利用市民的爱心,打着公益的旗号去免费回收旧衣物,再转卖赚钱。”

  公益募捐应有正规流程

  采访过程中,不少市民都表示,家里经常会有许多淘汰的衣服,大部分都还很新,有时想捐给需要的人却找不到渠道。对此,记者向市民政局相关部门进行了了解,市民政局救济科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我市接收旧衣物捐赠的渠道主要有民政部门和民间组织,但旧衣服从募捐到送出去,要经过分拣、清洗、消毒、包装等一系列工序,需要消耗很大人力物力。市救助站站长黄孟南介绍道:“旧衣物回收后管理成本较高,然而现在许多人对旧衣物的需求有所降低。所以一般无发生重大灾情的情况下,救助站不会开展旧衣回收活动。如果市民确实想捐赠物资,可拨打市救助站核对接收股电话8880508进行咨询。”

  据了解,我市许多民间组织每年都会不定期开展募捐旧衣物公益活动。那么,市民要怎么去辨别活动真假呢?“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立项后会出具一份带公章的文件。活动现场的工作人员身上会持有公函及佩戴工作证,现场会摆放说明活动背景和爱心物资流向的展架及横幅等。同时,对每位捐赠物资的市民,我们都会开具一式两份的回执,上面写好名字、捐赠物品清单及电话等信息,由捐赠者和主办方各持一份。”韶关市乐善义工会会长李德庆表示,“市民献爱心前要核实活动组织方和公函,要关注正规公益机构发布的活动及捐赠需求信息,防止一片爱心被利用。”

  有关部门将加强监管

  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今年3月,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将从2016年9月1日起施行。针对社会上可能存在的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现象,《慈善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开展募捐活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民政部门予以警告、责令停止募捐活动;对违法募集的财产,责令退还捐赠人;难以退还的,由民政部门予以收缴,转给其他慈善组织用于慈善目的;对有关组织或者个人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一)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开展公开募捐的;(二)通过虚构事实等方式欺骗、诱导募捐对象实施捐赠的。”此外,第一百零七条规定:“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骗取财产的,由公安机关依法查处。”

  对此,市民政及公安部门均表示,将对市民反映的此类情况进行密切关注和监管。同时,公安机关提醒:如有个人假冒慈善名义骗取财产的行为,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依法查处。广大热心市民献爱心做公益要理性,遇到类似情况时应先核实真假,切莫盲目捐助。如遇到涉嫌假冒慈善名义谋取私利的行为,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求助。

更多
责任编辑:罗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