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文明播报

正文

带着感情看病 凭良心开处方——记韶关好医生江继荣

来源: 时间:2017-04-05 文字大小:T|T

 

 

江继荣在给群众看病。 薛柏华 摄 

  “带着感情看病,凭着良心开处方。”这是江继荣从医16年来一直恪守的准则。而他的真心也换来了全镇群众的爱戴,被推选为我市首届好医生。“江医生是个好医生。我们一家人看病都找他。”重阳镇水口村的欧伯告诉记者。

  身残志坚 矢志从医 

  江继荣是武江区重阳镇人。在他6岁时,不幸患上“小儿麻痹症”,落下了终身残疾。意外的打击并没有夺走他的意志,反而激起了他挑战命运的勇气。在填报专业时,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医学。江继荣说,“当医生是我从小的志向。希望能尽己所能,帮助受疾病困扰的人缓解痛苦。”正因为有这样的理想,江继荣立志刻苦学习,付出比他人更多的辛勤和努力,最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在很多人都往大医院、大城市跑之时,学成归来的江继荣选择回到家乡,在这个偏远的小乡镇做村民的健康守护者,为山区百姓服务。当问到其身体状况是否给工作带来不便时,江继荣笑笑说:“问题不大。乡镇卫生院没有手术室,体力消耗不算大,我能够胜任。”

  入行,磨炼,学习,提升,16年的时间里,江继荣秉着自己的信念,在医学领域上一直不断进步和提高,逐渐成为独当一面的全科医生,业务骨干,并曾多次被评为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重阳镇卫生院主任谭明红告诉记者,基层卫生院留不住人才,服务人口近2万人的卫生院,包括江继荣在内只有3名坐诊医生。身为副院长的他除了出诊,还要兼顾医院管理工作,经常加班到深夜,但他从来都是尽职尽责,兢兢业业,毫无怨言。

  扎根基层 服务乡民 

  乡镇卫生院条件艰苦,待遇不高,人员紧缺,工作繁多。一些年轻医生在这待不住,想方设法谋出路,但江继荣在这却一干就是16年。“重阳是我土生土长的故乡,这里的病患都是我的乡亲。我对这里有很深厚的感情。”江继荣说。

  有一次,在凌晨时分,江继荣接到急诊电话,一名妇女喝农药自杀。正在休息的江继荣马上赶往卫生院。在抢救过程中,患者心跳两度暂停,命悬一线。江继荣始终没有放弃,奋力帮其心脏按压,经过不懈努力,终于将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将患者送往市级医院后,江继荣才发现自己身上的衣服已经湿透。“只要还有一丝希望,都不能放弃。”他说。

  虽然自己腿脚不便,但有时遇到特殊病人,江继荣还得送医上门。距镇上15公里远的妙联村有个五保老人患有“习惯性下颌脱臼”,由于行动不便,每次脱臼都是江继荣上门为其治疗。“山路不好走,我自己也行动不方便,但老人家下颌脱臼很痛苦,其他人又不懂得怎么复位,我只能克服困难。”江继荣说。这些年,他成了老人家的常客。每次脱臼都第一时间送医上门。然而有次他去了外地,老人家又脱臼。第二天一早办完事,江继荣马上赶到老人家中。复位后,饿了一天的老人才吃上一口东西。“江医生待我像亲人一样好。”老人激动地说。

  敬业尽责 妙手仁心 

  “医者仁术,医者仁心。”医生若没有仁爱之心,也难成就好的医术。江继荣告诉记者,在基层工作,服务的都是农民群众,他们大多是留守老人孩童,文化水平不高,收入较低。因此,看病问药更讲究简单、有效和廉价。

  十多年的从医生涯,江继荣深深体察群众疾苦,一直遵循“带着感情看病,凭着良心开处方”原则,给患者开药时,他总是左右掂量:怎样达到既保证疗效,又减少患者经济负担?他从不开“大处方”、“大检查”。对一些确实存在经济困难的病人,江继荣二话不说,自己垫上医药费用先给病人看病。江继荣的善举仁心得到广大患者真心拥戴,许多病人或家属为表感激,邀他吃顿饭或给他塞红包之类的,都被他婉言谢绝。江继荣说:“镇上的人基本都相识,他们相信我愿意找我看病,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鼓励。”

  唯一令江继荣忧心的是,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流失严重。“卫生院条件差,待遇较低,很多年轻医生只是把这当作跳板。”江继荣说,基层有基层的快乐,他在这儿与同事、病患结下了兄弟姐妹一样的深厚情感。

  “基层卫生事业关系广大群众健康,我们需要更多像江继荣这样的人才。”谭明红说。

更多
责任编辑:罗奕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