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聚焦韶关

正文

小心,吃野生蘑菇可能中毒

来源:韶关日报 时间:2018-03-08 文字大小:T|T

 

  颜色鲜艳看似可以食用,却有可能是毒蘑菇,误食后严重者可出现溶血、肝脏和肾脏损伤等严重症状。日前,市食药监局发布关于加强有毒野生蘑菇和野菜食物中毒防控消费警示,提醒时下我市气温普遍回升、雨水充沛,野生蘑菇生长旺盛,容易发生误食毒蘑菇中毒事件。为了生命安全,市民不要随意采摘、买卖、食用野生蘑菇,以防误食毒蘑菇中毒。

  野生蘑菇存大隐患

  据了解,我国野生蘑菇种类繁多,蘑菇味道鲜美且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为广大市民所喜爱,但野生蘑菇中存在多种有毒品种,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多起食用野生毒蘑菇中毒事件。  

  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中毒表现各异,主要有恶心、呕吐、流涎、流泪、精神错乱、急性贫血、黄疸、脏器损害等,严重者可致死亡。毒蘑菇中毒后,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且没有特效疗法。毒蘑菇中毒全年均可发生,以夏秋季节为主,中毒主要由家庭误食误用导致。  

  市食药监局有关专家介绍,一些野生蘑菇中的毒蘑菇与食用菇外形相似,仅靠肉眼和根据形态、气味、颜色等外貌特征是难以辨别的,不小心误食极易引起中毒。

  市民不可轻易食用

  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没有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预防毒蘑菇中毒最有效的办法是不要轻易采食野生蘑菇或来源不明的蘑菇,以免发生意外,危害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有食用野蘑菇习惯的市民,不要轻信民间或网传的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毒蘑菇鉴别方法;对于市场上售卖的野生蘑菇,市民也不能放松警惕,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不要轻易食用。  

  除此之外,一些常用的野菜、药材与某些毒性极强的野菜、药材也极为相似,比如常见的五指毛桃、金银花与断肠草。从外形、气味和颜色上仅凭经验难以区别,经常会发生因误采、误食而发生食物中毒的事件。  

  对可食用的蘑菇应严格挑选,避免有毒有害物质混入食品及食品原料。我市各餐饮单位、各类食堂,在重大活动接待及群体宴席,尤其是农村自办宴席等严禁采摘、采购野生蘑菇,严禁加工食用野生蘑菇。

  食物中毒需妥善处理

  市民一旦误食野生蘑菇后出现中毒症状,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同时,在催吐后应尽快到医院接受治疗,并保留好毒蘑菇样品以供医生救治参考。  

  市民在餐饮单位用餐后要索取发票等消费凭证,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依据。事故发生单位和救治病人的医疗机构发现食物中毒病人,应立即配合救治患者并按规定及时报告当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并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做好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  

  市民在生活中遇到食品等相关问题,保存可疑食品,以备检验,并及时拨打“12331或12345”进行投诉举报。  

  相关链接

  “民间偏方”辨别毒蘑菇靠谱吗?

  毒蘑菇和食用菌的宏观特征没有明显区别,即使是真菌专家也难以仅靠其外形特征就能轻易分辨开来。不要轻易相信所谓的“民间偏方”去分辨毒蘑菇。因此,建议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菌食用。常见错误识别毒磨菇的方法:  

  1.有人说色彩鲜艳的蘑菇有毒,不可食用;色彩不鲜艳的无毒。这是错误的。从色彩判断蘑菇是否有毒是无科学依据的,部分色彩不艳、长相不好看的野生蘑菇也有毒,如灰色的灰花纹鹅膏、拟灰花纹鹅膏和白色的致命鹅膏就为剧毒种类;而鸡油菌和一些颜色鲜艳的红菇种类却是美味的食用菌。  

  2.有人说与银器、大蒜、生姜等同煮会变黑的种类有毒。这种说法也是毫无科学依据,因为毒蘑菇和银器、大蒜、生姜等接触不会产生反应。  

  3.掰开蘑菇有乳汁或变色的有毒。这种说法也是无科学依据的,比如松乳菇、红汁乳菇掰开后会流出乳汁,但却是美味的食用菌。一些可食用的牛肝菌断面会变成蓝色,也是可食的。

更多
责任编辑:曾潇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