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是:首页>聚焦韶关

正文

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接受南方日报专访畅谈加快发展之路

来源: 时间:2013-05-07 文字大小:T|T

  坐落在粤北山区的韶关曾经是广东的老牌工业城市,却由于种种原因,其经济发展被珠三角甩在了身后。近年来,韶关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致力于加快绿色转型,实现振兴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乘着广东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东风,韶关将如何找准自身定位,推动城市建设,改善软硬环境,实现打造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

  4月24日,韶关市委书记郑振涛接受了南方日报社社长、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总编辑张东明带队的报道组的专访。郑振涛表示,韶关将牢牢把握发展机遇,积极融入珠三角,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努力打造粤湘赣省际开放先行区,加快建设岭南门户城市。

  谈加快发展:探索山区特色的小康之路

  南方日报:加快发展是粤东西北地区当前的首要任务,作为欠发达地区的韶关,如何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为全省实现“三个定位、两个率先”作出积极贡献?

  郑振涛:近年来,韶关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团结奋进,开拓进取,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力地推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全市呈现出经济日趋繁荣、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但也要看到,当前韶关的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发展仍处于爬坡越坎的阶段,人均GDP、财政支出等多项指标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实现“两个率先”,任务十分艰巨。据测算,2012年全市人均生产总值按2010年不变价计算为2.94万元,仅为小康社会实现程度的51.2%。

  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提出的“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是广东今后工作的前进方向和行动指南。

  对于“三个定位”,从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来看,我觉得大有文章可做。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在珠三角地区体现得很充分,但是在粤东西北地区,还是相对比较落后。如,韶关与湖南郴州、江西赣州相比,就显得落后了。湖南已经把郴州变成对接珠三角的门户城市,赣州由于享受中央苏区政策,发展势头迅猛,这就给了我们很大的压力。差距就是潜力,特色就是优势。韶关是三省交界城市,融入珠三角,和珠三角经济走向一体化,把韶关打造成为岭南门户城市,成为省际开放先行区,这应该成为韶关发展的新定位。

  对于“两个率先”,实事求是地说,应当是全省在整体上的同步率先,韶关将全力以赴,决不拖全省的后腿。据我们测算,韶关要与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话,今后六年年均GDP增长速度必须达到12.4%。为此,我们今年的发展速度确定为12%,这是加快发展的需要,也符合胡春华书记对韶关的要求。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将调动全市力量,把加快发展作为中心任务,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大力实施“百项工程兴韶关”活动,全力以赴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加快增长速度,提高增长质量,努力建设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积极探索具有山区特色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践道路。

  谈扩大开放:打造粤湘赣省际开放先行区

  南方日报:韶关南靠珠三角,东邻江西,北接湖南,韶关如何利用这种三省交界的区位优势,先行先试,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程度,努力发展成为省际开放先行区?

  郑振涛:韶关要立足于地处粤湘赣三省交界和与闽桂两省相邻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增强开放意识,先行先试,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程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从边缘到门户,从闭关到开放,从板块到一体,从传统到现代,从分散到聚集,努力发展成为省际开放先行区,建设成为广东拓展内陆经济腹地的门户城市。

  一是打造区域合作平台。积极主动加强与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的交流合作,建立增进紧密联系的产业分工机制和交流合作平台,加强与珠三角、泛珠三角地区在经济技术、产业转移、能源开发、旅游开发、环境治理等方面的合作,提高与珠三角、泛珠三角区域经济板块的对接能力。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把韶关建设成为广货北上商贸基地。

  二是打造产业转移承接平台。加快推进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莞韶产业园、大岭山(南雄)产业园等园区的提质扩容工作,增强产业承载能力。鼓励和支持我市工业企业围绕珠三角、泛珠三角优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加强协作配套。

  三是打造广东先进制造业基地。我市将出台《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的实施意见》,重点改造提升钢铁、有色金属、烟草、玩具等优势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重型机械装备、汽车、液压油缸、金属铸锻等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生物制药、稀土等具有韶关特色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建设广东先进制造业基地,增强对省际地区的辐射带动能力。

  谈扩容提质:打造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南方日报:胡春华书记在视察韶关时要求韶关要加快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加快城镇化步伐,以市县两级为基础,提质扩容,做大做强,形成辐射带动周边发展的能力。在城市扩容提质方面,韶关有何规划和措施?

  郑振涛:胡春华书记今年初来韶关调研时指出,韶关的城市规模太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小马拉大车,城市中心区的聚集能力、辐射能力很弱。下一步,我们将按照把韶关打造为粤北区域中心城市的要求,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韶关将出台《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实施意见》,以建设生态一流的宜居宜业宜游城市为方向,全面开展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优化功能定位和产业布局。以芙蓉新区为龙头,以主城区和县城为重点,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旅游服务、现代物流、交通枢纽、劳动就业技能教育培训、医疗服务五大中心建设,不断提高韶关市域集聚辐射带动能力,逐步将韶关建设成为粤北区域中心城市。

  一是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加快推进“一中心五组团”(即由老城区和芙蓉新区组成的城市核心区,马坝、韶大、白土、龙归、茨菇塘五个组团)建设,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拉大城市整体框架。力争到2017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到2020年,市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20平方公里、人口130万,成为粤北地区的中心城市。

  二是推进芙蓉新区建设。紧紧抓住韶关芙蓉新区列入全省重大平台建设这一机遇,进一步明确新区定位,努力把新区打造成为区域行政文化中心、机械装备制造总部基地、生态旅游集散地,增强新区的集聚力和辐射力。抓紧理顺新区规划建设管理体制,尽快组建芙蓉新区管委会,确保新区建设快速、有序、有效推进。加快新区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抓好骨干路网建设,完善道路框架;加快学校、医院、文化场馆、便民服务中心等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大型房地产开发,促进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有机结合。

  三是加快县城发展。把县城和有条件的中心镇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节点,全面开展城镇体系规划和村镇体系规划,提高规划建设标准,提升综合承载能力,促进农村人口就近转移。注重特色城镇和专业镇的建设,打造一批示范性强的“名镇名村”。完善城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重点解决进城居住、务工人员在子女就学、社会保障、户籍管理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让进城农民真正成为市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平等权益。

  谈软硬环境:完善交通设施,打破利益关系

  南方日报:在软硬环境建设方面,目前韶关情况如何?将采取何种措施加快建设步伐?

  郑振涛:从硬环境来看,省里对我们给予了很大支持。比如深湘高速公路,深圳到博罗一段已经修得差不多了,而从博罗经过我市新丰、翁源、始兴、仁化接到湖南一段,我们原来就积极争取要建,现在这一问题已经明确了,要求明年动工,这是我们梦寐以求的一条路。汕头到昆明的高速公路经过我市翁源县。以前我们觉得,韶关境内南北向的路不少,东西向的路不多,如果这条路能连起来,韶关就可以说是四通八达了。还有韶关机场,已经被列入“十二五”规划,也列入了省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这对我们打造生态旅游集散地非常重要。我们遇到了省委、省政府这样重视区域协调发展的好时机,这对我们来说是利好消息。未来韶关的硬环境会改善得比较快,我对韶关充满信心。

  软环境这一块,要靠我们加以改善。我们决不允许有卡项目、找企业要钱等不廉政现象发生,要把服务提上去,把不廉政行为管住。关于行政审批改革,我们要打破利益关系,把能够下放的审批权限,尽量下放,减少中间环节;有些可以下放到县,减少中间环节;能够委托中介机构去做的,尽量委托行业组织去做,而不是变成行政部门的职能。这也是改善软环境的一个措施。层层审批,太多关卡,人家肯定有意见,按照行业协会的条条框框去规范,政府充当管理者接受投诉,做好裁判,就可以了。软硬环境结合好了,城市才有发展潜力。

  谈生态旅游:打造南岭生态旅游集散地

  南方日报:韶关市作为广东省的生态发展区,生态环境优良,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如何利用好这些有利条件,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业,打造南岭生态旅游集散地?

  郑振涛:韶关生态环境优良,森林覆盖率全省居首,7个县(市)中有5个县(市)是全国重点生态县(市),其余2个县是省级生态县。韶关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世界级、国家级品牌的景区景点17处和省级及以下景区景点100多处,特别是丹霞山景区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于一身,是广东唯一获得大满贯的景区。我们心里很明白,青山绿水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

  我市将以省提出的“深入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和“加快山区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为契机,充分发挥韶关市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全力打造南岭生态旅游集散地。以丹霞山为重点,充分利用南华禅寺、南岭国家森林公园、珠玑古巷等旅游资源,围绕“大丹霞、大南华、大南岭、大珠玑”,建设环丹霞山生态旅游产业园、奥威斯(南雄)乐园等旅游产业园区,提升“名山、佛韵、温泉、民族风情”旅游品牌。创新生态休闲旅游发展模式,着力建设具有休闲度假、观光考察、科考探险等功能的粤北生态旅游圈、全省生态旅游休闲创新实验区、南岭生态旅游集散地和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开发合作,推动旅游线路、旅游营销整合,带动旅游开发和产业升级,力争来韶过夜游人数达到旅游总人数的40%以上。

更多
责任编辑:袁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