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菩提·益人十伴》之九 执笔书写 读书识理
来源:韶关文明网 时间:2015-09-28 文字大小:T|T
顾作义
“书”字的上部繁体字是一个“聿”字,为律之省,寓意写书、出书的人既要揭示客观世界之规律,也要严格自律。书要有影响力、辐射力、流传久远,一定要有思想力、文化力,必须记录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在自然界中,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达尔文的“物种进化论”、焦耳的“能量守恒定律”、施莱登和施旺的“细胞学说”;在社会领域中,黑格尔的辩证法、马克思的否定之否定规律、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学说等等,揭示了人类前进的方向和基本的轨迹,这些书是人类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另一方面,对于著作人来说,要严于律己,不能用文化垃圾去污染人的心灵和社会环境,要把正确的、有意义的知识、经验和真理传播给读者。
“书”字的简体,象征着求知的过程就像上台阶,一步一个台阶,往上攀登。这既表达了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揭示了读书要循序渐进,要有正确的方法。高尔基说:“读书,是人的心灵和古今中外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所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在中国文化传统里,一直是强调苦读书的,“学海无涯苦作舟”,比如说:头悬梁,锥刺股,要劳其筋骨;三更眠,五更起,要多花时间;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要耐得住寂寞;少年不知勤学苦,白首方悔读书迟,要珍惜年轻时光。总之,要成就学业,必须付出相当艰辛的努力,所谓“读书苦,苦读书”。对于青少年来说,勤学苦读是非常必要的,这是求知的必经阶段。当然,成年以后,读书随兴所至,则又进入赏心悦目的新阶段。我最大的爱好也是读书,在工作之余学会了“苦中作乐”,忙里偷闲,如陶渊明所言“每有会意,则欣欣然”,这种阅读的愉悦感也是人生一大乐事。
2012年,余秋雨在南国书香节的文化讲坛上讲“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讲了八个字,即“瘦身、抬头、返己、脱敏”,就是说要精读,做减法,有选择,千万不能抓到什么书就读什么书,而要读高质量的书、读经典的书、读自己有兴趣的书,同时,也要独立思考。其实,今天已经到了一个“书到用时方恨多”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好读书”与“读好书”相比,读书的方法更为重要。读书就是读你自己,读什么书,成什么人。书潜移默化地塑造你的人格,因此,要成为第一流的人,就要读第一流的书。毛泽东同志读的书大多都是中华的经典名著,而且大多是精读。读书一定要读经典。认识身外的世界,体验别人的经验,最终是成就自我,因此,读名著是人类获得教养的最佳途径,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表达了人类普遍的愿望、梦想、痛苦和幸福。瑞士诗人黑塞有诗:“世界上的一切书本,不会有幸福带给你,可是他们秘密地叫你,返回到你自己那里。”读书不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能培养一个人高尚的情趣和气质。“腹有诗书气自华”、“穷因书而富,富因书而贵”,书使人更优雅、更有教养和气质。
“书”谐音为“述”,书是用文字写成的书面语言,将大量的信息陈述。著书立说,就是要书写具有自己独立见解的学问。 (未完待续)
菩提树下
◎书是良药——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书是船只——凯勒说:“一本书就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书是奇迹——高尔基说:“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书是遗训、忠告和命令——赫尔岑说:“书,这是一代对另一代精神的遗训,这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对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行将去休息的站岗人对走来接替他的岗位的站岗人的命令”。